民宿是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人文与生产生活方式的新型旅游住宿设施。近年来,我区围绕“康养之都核心区”建设,顺应旅游市场发展潮流,充分依托良好的气候和自然生态环境优势,顺势而为、高位推动,民宿产业从无到有,取得较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就目前民宿产业发展现状而言,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民宿地处乡野,基础设施不优。部分民宿交通状况不佳,水、电、暖、网等配套设施及购物、医疗、急救等公共服务不完善,有的民宿周围环境综合治理不到位,观感较差,影响游客体验。二是文化元素不足,地域特色不突出。大部分民宿改造过程中使用现代风格,没有突出秦岭原乡风貌和古朴特色,住宿、菜品“酒店化”严重,传统文化元素挖掘不深、体验感不强。三是品牌打造不够,差异化创新不足。目前全区民宿整体未打造出特别突出的文化创新符号,缺乏“有特色、有影响”的住宿娱乐或者体验项目,同质化严重,吸引力不强,回头客少。四是要素制约,民宿项目落地难。民宿发展过程中的民房租用、改建、扩建等,极易发生村民毁约、合同纠纷、续租大幅涨价等情况,大量投资不能形成固定资产,风险较大且无法进行抵押融资,加之受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红线等因素制约,新建民宿项目要达到“环境美、设施优”要求,项目落地不易,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为此,建议:
(一)注重规划引领。紧紧围绕“康养之都核心区”建设,完善顶层设计,合理布局、体现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突出区域集群发展,以江山景区为依托,发展江山景区旅游板块,以三岔河乡村振兴示范区为依托,发展乡村体验为主的乡村板块,以莽岭绿道景区为依托,发展露营、野外探险健身板块,同时在中心城市周边发展周末休闲游、亲子游、居家游等假日板块。突出主题特色发展,精准主题定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展现原味秦岭山水田园。打造“地标性原创”核心项目,赋予文化特色和地域特点,实现差异化发展。
(二)突出文化赋能。打造商州文化品牌,深度挖掘商州历史沿革、名人文化、红色历史、非遗文化等,形成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精准化的山水人文汇编,使各民宿项目在规划建设特色主题和文化创意时有据可依、有迹可循。突出“独特文化”品牌,避免同质化、避免过分强调设计感,突显体验感、共情感。
(三)完善基础保障。加快民宿集群发展区域内的水、电、暖、网以及旅游步道、公厕、停车场、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标识、公共导航体系,提高医疗、救助、应急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大民宿管家、民宿从业人员的培养和培训,不断提升管理水平。落实民宿产业包抓制度,制定民宿项目“一企一策”,精准服务,确保政府保障到位,企业安心发展。
(四)着力营销引流。倾力打造一批有代表性、高水平的文化娱乐项目,形成全国知名文旅品牌,带动整体产业发展。引导成立民宿产业协会,组建产业联盟,建立一体化集约协同营销。制作高品位、独特化、迎合市场的文化创意文案,多形式开展趣味营销。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抢抓节假日重点时段,针对客源市场,靶向营销,不断提升民宿产业吸引力。
(报送单位:经济界委员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