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一体两翼”机遇 打造商於古道名牌
区政协委员 张 勇
商於古道开发已列入全省十大重大文化建设项目之中。商於古道商州段是整个商於古道的核心部分,对于商於古道的科学开发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论述为依据,以省政府关于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部署为政策依托,以市委、市政府构建“一体两翼”中心城市的目标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重新认识商州区在商洛市乃至整个关天经济区所处的区位优势、经济优势与文化优势,尤其是重新认识商於古道商州段文化资源优势的特质与内涵,把科学开发商於古道商州段文化资源作为带动商州文化强区建设的龙头项目与优势产业,通过全面规划、科学论证、综合分析、深度挖掘、精心包装、积极推介、有序开发,在商於古道商州段培育出一批全市一流的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使商於古道商州段成为引领全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区域经济带,按照“一轴、一核心、四大集群、六个文化功能区”进行规划,从而彰显秦楚民俗风韵的文化产业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旅游带,进而成为关天经济区次核心城市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亮点。建议从发以下两个方面开发:
一是打造“四大集群”。
打造商於古道商州段古遗址文化产业集群。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显示,商州辖区纳入登记范围的古遗址共102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对于境内的古遗址尤其是纳入全国及省、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29处古遗址,应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可进行合理开发利用的遗址,分别形成可供大中小学学生开展科研、科普活动的实验基地(教学基地)和可供社会各界群众(游客)参观的遗址区,并以此带动相关产业与经营项目的发展,延长经营链条,形成古遗址文化产业集群。
打造商於古道商州段古建筑文化产业集群。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共登记境内古建筑153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这些古建筑可分为古寺庙、古祠堂、古戏楼、古楼阁、古书院等五大类型。拟从中精选10处以上可供开发利用的古建筑作为展示商州历史文化底蕴的文化旅游景区(景点),科学解决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并围绕景区(景点)的开发利用,培育以此为依托的生产项目与经营项目,以此延长经营链条,形成古建筑文化产业集群。
打造商於古道商州段古墓葬文化产业集群。境内共有古墓葬遗址211处(其中崖墓群157处,单座墓葬2000余座;普通墓葬54座)。古墓葬在丹江及主要支流两岸尤为密集。古墓葬的突出特色是崖墓群,大多为汉至南北朝时期所开凿。商州崖墓群已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拟精选一批以崖墓群为主体的古墓葬景区(景点),解决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并围绕景区(景点)的开发利用,培育以此为依托的旅游观光、旅游产品开发与经营项目,以此延长经营链条,形成墓葬文化产业集群。
打造商於古道商州段非遗项目文化产业集群。全区第一、二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公布保护名录61项(其中省级4项,市级22项,区级35项)。这些非遗项目涉及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等十多个种类。它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生活经验的积累,凝聚着不同时代一种活态的文化,体现着一种形态、样式与技能,多角度的反映了先民们的聪才智慧。拟从中精选一批可挖掘、抢救、保护传承和利用的非遗项目,并围绕景区(景点)的开发利用,培育以此为依托的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与生产经营项目,延长经营链条,形成非遗项目文化产业集群。
二是建设“六个功能区”。
――建设牧护关生态文化功能区。 一是牧护关避暑度假区,包括湘子苑、文公斋、刘秀阁、牧童乐4种风格别墅群等项目;二是牧护关旅游娱乐区,包括滑雪(草)场、攀崖、射击、射箭、垂钓园、遛马场、牧羊烧烤、徒步观光、农家乐等娱乐、美食、健身等项目;三是牧护关人文景观区,包括韩愈祠森林公园、湘子洞、商州人文历史民俗博物馆、秦巴山区生态博物馆等项目;四是牧护关绿色农业观光区,主要包括无污染畜禽养殖小区以及生产一季玉米、洋芋、反季香菇、大棚蔬菜种植小区等。
――建设仙娥削壁生态文化功能区。此功能区位于商州城西北2.5公里处,上溯是一道峡谷,涛涛丹江川流不息,雨季犹如黄河之水从天来,十分壮观。两岸悬崖峭壁,状如刀切,峰峦峭峙,怪石嶙峋,两水交汇,孤峰独立,构成二龙戏珠之妙,原有一群古庙建筑,每年正月最后三天庙会,三台大戏(秦腔、二簧、眉户)助兴,吸引了川、陕、晋、豫、鄂诸省香客朝商,顶礼膜拜。此功能区拟在生态观光和民俗文化传承两大层面深度挖掘,形成系统等开发方案。
――建设商州古城历史文化功能区。此功能区地处商州城区东片,功能区西起中心街,东至东环路,北起北新街,南至江滨大道,约37公顷。此项目的核心和关键是留住商州的历史文脉,传承包容秦楚文化韵律的商州文化与商州精神。
――建设紫荆遗址历史文化功能区。此功能区位于商州城区东南7公里处,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紫荆遗址保护面积为20万平方米,先后于1982年、1992年进行两次发掘,发掘面积2000余平方米。两次发掘已经证明,紫荆遗址是陕西东南、丹江上游一处分布面积大,文化内涵丰富自新石器早期至西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包涵距今约8000年的黄河流域前仰韶时期的老关台文化、距今约6000年的仰韶时期的西安半坡文化、距今约5000年的西安半坡文化晚期、距今约4500年的河南龙山文化早期以及江汉流域的湖北屈家岭文化和以后的夏商周文化的多种文化元素。拟以紫荆遗址为依托,规划国家级遗址公园项目,在遗址区域内设置考古发掘试验区、古商州乃至商於古道沿线古代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居民生产生活诸如农耕区、狩猎区、捕鱼区、丧葬区等,彰显商於古道的悠久历史文化的魅力。
――建设孝义古城历史文化功能区。此功能区位于商州区夜村镇代街村境内。《陕西第三次文物普查丛书》对夜村高桥村孝义古城记载如下:“商州文物古城村遗址:汉代,位于商州孝义代街村七组(原古城村)……三面均临丹江,城址略成扇形……东西长约900米,南北宽300米,面积约27万平方米城址西部残存夯筑墙垣,残高1.4米。遗址表面文化遗存丰富……”。孝义古城不仅是横锁商州的咽喉,而且是兵家必争之地,战国、秦汉与秦楚之间的战事多发生在这里。拟以现有的考古研究成果为基础,进一步搜集民间广泛流传的典故、传说,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中,规划商於古道商州段孝义古城历史文化功能区,提出开发利用孝义古城文化资源的阶段性目标。
――建设革命遗址红色文化功能区。此功能区涵盖商州区境内黑龙口、麻街、城关、北宽坪、闫村五个镇街,均为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遗址,这些现存(包括修复)遗址共6处,即黑龙口镇的“李先念养伤遗址”、“泉源烈士墓”;城关办和平社区境内金凤山上的“商洛烈士陵园”;麻街镇齐塬村的“麻街地下交通站”;北宽坪镇北宽坪村的“中共商洛县委、商洛县政府旧址”;闫村镇闫村的“九虎山战斗遗址及九虎山烈士墓”。对这些现存的革命遗址,可分为红色文化功能区东、西两个小区进行资源开发,在开发中进一步搜集红色文化史料;同时有必要对红军时期五支红军队伍在商州活动的史料进行深度发掘、搜集、整理,填补革命遗址上缺乏红军时期遗址与史料的缺憾。从现在起,要认真开展红色文化功能区的前期考证工作,从而为丰富商州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商州景区增添活力,为建设陕南强区、幸福商州增添亮点。
(发言人系商州区文广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