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切实补齐“三农”短板
区政协委员 王志敏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党和政府长期高度重视的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被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成为百姓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新时代破解“三农”问题的新举措。在今年年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把乡村振兴战略列入到“三大攻坚战及8项重点工作”之中,并且出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方向与相关政策。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现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但我区目前的“三农”工作中,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科技对农业贡献率偏低,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农民增收渠道单一,贫困人口偏多且成因复杂,攻坚摘帽难度偏重,针对这些实际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要以脱贫攻坚为总揽,持续发力,精准施策,如期实现全面脱贫目标。脱贫攻坚在我区现已到攻坚克难,爬坡用劲,不进则退的关键时刻。科技贡献不突出,科技人员难下沉,实用技术转化少,项目产业落地难,社会大扶贫格局不健全,资金技术跟不上,农民内生动力就很难激发释放。今年的63个村4万多个贫困户摘帽任务就很难,这将会拖了全国、全省、全市的后腿,因此精准扶贫产业是关键。要想彻底挪穷窝拔穷根,让贫困户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真脱贫,少返贫,就必须下大力气引导贫困户开展产业精准扶贫。持续抓好食用菌、光伏、中药材、林果业、菊芋等脱贫产业,既考虑短期,又兼顾长远。让贫困户真正参与其中,干得了、干得起、长受益,变“输血”为“造血”,增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确保2020年如期摘掉贫困区帽子、实现全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是要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以小城镇建设、扶贫搬迁、异地搬迁、生态搬迁为切入点,同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三是要切实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构建完整有效的农业产业体系。按照《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关于商洛市“建设优质绿色农产品、新材料工业基地,建成秦岭南麓生态旅游城市”的国家战略定位,以及商洛市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市建设总体要求,突破就农业论农业的局限,树立“大农业”观念,科学谋划我区现代农业大棋局,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逐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在农产品加工和服务上下功夫,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支持和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产品认证、基地认定、商标注册和著名品牌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形成更加完整有效的农业产业体系和结构。
四是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充分发挥我区资源环境优势,依托我区广大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产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美丽乡村。把美丽乡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安排。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五是要注重培育新型发展主体,构建我区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加大职业农民培育力度,鼓励支持外出农民返乡创业。通过“科技下乡”、“阳光工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行动等,对农民开展常态化培训,突出培训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使每个农民都能掌握一到两门农业实用技术,逐步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增收致富的本领,构建适合我区的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积极引导有志投身我区现代农业建设的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农技推广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退役军人等加入职业农民队伍,要采取农业科技力量,抓示范、搞创业与职称工作效能挂钩,动态管理办法,撬动带动山区农民靠农增收致富。
六是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提升我区农业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水平。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深化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支持科技特派员深入农业一线创新创业;健全适应我区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对基层农技推广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机构提供精准支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促进科技与农业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逐步提高科技对我区农业产业发展的贡献率。
七是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三变”改革步伐,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深入推进我区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和“三变”改革工作,认真总结我区“三变”改革示范村好的做法和经验,加快“三变”改革步伐,全面深化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各项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建立健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推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建立宅基地有偿使用、有偿退出机制,真正使农村产权“活”起来,通过“三变”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拓宽农民致富途径,实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切实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有效增加群众收入。
(发言人:系商州区农村能源与农业环境保护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