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统筹协调各方力量 不断激发社会扶贫潜力
  • 来源:
  • 作者:
  • 2018年02月12日
  • 审核:
  • 收藏
浏览字号:

统筹协调各方力量    不断激发社会扶贫潜力

区政协提案工委

打好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伟大号召和庄严承诺。近年来,我区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阶段性成果,村级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主导产业快速发展、贫困群众脱贫步伐逐渐加快,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的愿望不断增强。目前,我区政协委员和社会新阶层力量200余人与600多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合力攻坚,投入人、财、物价值近千万元,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按照中央建立社会大扶贫格局的要求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调研中发现政府在干、群众在看的现象普遍存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合力还没有形成。目前,贫困村主要由区直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包扶,干部帮扶力量弱、任务重、压力大;社会组织参与少,成为“看客”、旁观者;政府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者,对市场、社会力量引导不够,政策配套不到位,使脱贫攻坚工作出现“政府热、社会弱、市场冷”的局面,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尚未形成。要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攥指成拳、协调各方、共同参与,使社会扶贫潜力充分激发、有效释放。对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充分认识社会扶贫重要意义。社会力量是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生力军,积极鼓励并高效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可以实现多赢局面。 一是有利于补齐扶贫的“短板”。发动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可通过教育、产业、金融、公益扶贫等模式,有效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极大缓解政府单一扶贫困局;二是有助于释放潜能。鼓励和吸引更多非公企业、引资企业带动贫困群众投资创业,由被动“输血”变主动“造血”,既可帮助贫困人口提高收入,也可实现企业发展的战略延伸,释放我区的市场潜力,拓宽发展门路,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有助于形成合力。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精准扶贫,有利于促进全区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的沟通交流,降低社会结构变动期的预期隐患,强化社会共同认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着力搭建社会扶贫各类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我国社会不缺少扶贫济困的爱心和力量,缺的是有效可信的平台和参与渠道”。因此,如何更好的优化社会扶贫资源配置,关键在于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扶贫平台。一是搭建组织平台。政府应出台引导各类社会团体、基金会、志愿者参与扶贫的政策措施,成立扶贫志愿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区人大、政协、组织、统战、工商联、妇联会、团委、慈善、工商、税务、经贸、发改等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广泛动员我区民营企业、商会协会、公益团体、两代表一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开展扶贫济困志愿服务活动;二是搭建信息平台。借鉴中国社会扶贫网的成功经验,依托互联网和移动网络技术,结合建档立卡工作成果,建议建立我区统一的社会扶贫工作信息交流互动平台,及时发布扶贫需求、资源供给等权威信息,提高社会扶贫参与精准度;三是搭建资金平台。建议尝试成立扶贫公募基金,打造扶贫社会资源公募平台,通过众筹、融资、信贷、保险等办法把更多资金筹集起来,投入到脱贫攻坚中去,全力构建商州大扶贫格局。

三、建立健全社会扶贫保障机制。一是完善对口帮扶机制。抓住宁商扶贫协作机遇期,加强对接、交流与合作,建立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围绕我区脱贫攻坚、经济协作、园区共建、人才交流、电商合作等重点领域结对帮扶;二是健全政府购买扶贫服务机制。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通过公平竞争来承接适合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扶贫服务,对脱贫项目进行专业化设计、产业化组织、规模化布局,更好发挥市场作用,有效破解我区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组织资源供求严重失衡的矛盾;三是完善社会组织培育孵化机制。通过投资兴业、培训技能、健康扶贫、捐资助贫等多种方式,吸引各种资源要素向我区深度贫困村转移,积极孵化和培育发展与扶贫相关的社会组织。尝试降低扶贫社会组织注册门槛、提供各类资源信息、奖补启动运行资金等办法,优先发展具有扶贫济困功能的各类慈善组织,支持社会组织承担扶贫项目实施等,最大限度发挥带动效应。

四、不断完善社会扶贫激励体系。一是出台具体支持政策。鼓励引导在商企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在资金扶持、贷款贴息、土地流转、“上市”融资、基地建设、产业园区、兴办农业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申报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方面应给予重点倾斜。按照国家税收法律及有关规定,全面落实扶贫捐赠税前扣除、税收减免等扶贫税收优惠政策;二是注重荣誉利益激励。对于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作出突出贡献的,在政府项目资金支持、政治安排和社会安排、各种评比表彰荣誉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探索设立政府社会扶贫突出贡献奖,强化政策激励,切实增强参与脱贫攻坚团体和个人的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

五、努力营造社会扶贫浓厚氛围。一是加强策划宣传。充分利用报刊、网络、新闻媒体、电子屏幕、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加大精准扶贫宣传力度,从专业角度及时发布贫困群众生活状态,感人事迹等,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加入我区扶贫队伍;二是注重典型引领。及时总结提升各镇办各村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经验和做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好模式、好典型,不断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和辐射效应;三是创新宣传理念。积极培育多元化的扶贫主体,宣传“以发展个人潜能为目标”的参与式扶贫理念,倡导民营企业、社会公益组织、商州在外英才、社会爱心人士通过“万企帮万村”结对帮扶、参与“三变”改革、支持爱心超市、志愿服务等活动助力脱贫,扩大影响,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良好扶贫氛围。相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合力攻坚下,我们一定能够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发言人:王文秀,系区政协提案工委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