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
委员意见建议的报告
区委、区政府:
区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于2022年3月17日至19日在区委礼堂举行。各位委员聚焦新时代商州高质量发展,紧盯区委十九届二次全会目标任务,围绕经济建设、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社会事业、生态环保、城市建设管理等方面,以饱满的履职热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深入调查研究,通过提案、大会发言、委员分组讨论等方式凝聚智慧,协商建言。5个讨论组共征集委员意见建议98条,本着符合政策法规、切合区情实际、聚焦重点热点、操作可行性强的原则,经认真梳理归纳,共形成五方面33条具体意见建议,现呈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请参阅。
一、经济建设方面(6条)
1.抓好项目谋划储备。围绕区委“五区”建设愿景目标,紧盯国家投资导向和产业政策,发挥重点职能部门作用,围绕12条产业链,多策划储备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项目,通过项目建设带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开辟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加快项目手续办理,着力打通项目落地“最后一公里”。
3.加快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理念,优化产业布局,强化要素保障,增强园区承载能力,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建设,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壮大,带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4.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聚焦市场主体最困扰、群众最反感、制约发展最突出的堵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完善制度,强化服务,转变职能,加大宣传,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着力营造重商、亲商、护商的浓厚氛围,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5.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发展,精准施策,帮助企业强信心、解难题、渡难关,加强政企沟通,积极响应企业诉求,加强用工、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6.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市场调节机制,完善刺激旅游、餐饮、住宿等政策措施,科学有序开展商贸会展、文旅惠民、消费帮扶等活动,优化城乡市场环境,完善城乡市场流通体系,挖掘城乡消费潜力,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二、乡村振兴方面(6条)
1.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文化支撑。健全吸引优秀人才回乡创业机制,整合培训资源,加大高素质农民、贫困劳动力培训力度,突出实用性,提高培训效果,提升培训水平。增强乡村文化底蕴,尽可能保留乡村历史文化,大力发掘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祠堂文化,注重保护乡村特色风貌。
2.加快完善移民搬迁安置小区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弥补基础服务设施不足、教育医疗保障不到位、群众权益保障机制不畅等短板。统筹考虑、高度关注部分群众因结婚、生子等因素造成家庭人口增长、住房困难、老人返回原宅居住及安全等新情况新问题。
3.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着力培育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新兴产业,吸引城市人口来农村消费,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4.以旅游康养融合引领三产发展,着力打造江山景区,推动特色乡村游。打造蟒岭绿道莲花秘境景区,推动红色游、文化游,叫响红色宽坪品牌。
5.做大做强以“菌、果、药、畜”为核心的绿色农业产业。扩大种植规模,积极创建品牌,培养龙头企业,强化服务保障,促进农企协作,推进形成集群化、标准化、链条化发展模式,打造全国优质农产品供给基地。
6.农村土地流转要坚持“三个有利于”原则: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有利于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从而使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充分有效利用。
三、生态文明建设方面(4条)
1.严格落实《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严惩乱搭乱建、乱砍乱伐等违法行为,不断完善监管、监测、执法联动工作机制,持续加强生态修复,当好秦岭生态卫士。进一步巩固提升“四城联创”成果,着力营造干净卫生、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
2.实施库区群众整体搬迁。针对二龙山水库水源保护地库区群众目前面临的出行不便、立地条件差、收入来源有限等生产生活问题,建议实地调研,稳妥有序推进群众搬迁,保障库区群众正常生产生活。
3.推进矿山“五化”建设,强化对建筑工地、道路扬尘、餐饮油烟、烟花爆竹燃放、秸秆焚烧等污染源实施协同控制。加大高耗能、高排放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倡导绿色低碳、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4.抓好丹江、南秦河等重点流域治理,严惩工矿业及生产生活污水偷排偷放等违法行为,保护区域水资源安全。
四、社会和民生保障方面(10条)
1.建议政府出台鼓励就近就地就业政策,并积极与各用人单位联系协调,为更多外出打工族提供就近的就业岗位,留住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有效解决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加快农村水毁道路、河堤修复,加大项目、资金向灾后重建倾斜力度,实行长效督导机制,提升重建水平,增强抗灾能力,确保汛期前修复到位。
3.提升乡村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医疗基础设施配备,加强乡村医护人员专业培训,建立长效激励机制,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大力宣传健康知识,提高全民卫生保健意识。
4.职业教育要突出“职业”二字,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配置,专业设置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应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建立长效利益联接机制,坚持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切实做到术有专攻,学有所成。
5.持续打造商洛特色文化集中展示区,挖掘商洛特色餐饮文化,推动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向商州聚集,实现“住在商州、吃遍商洛”。
6.加大疫情常态化防控宣传力度,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和要求,严防疫情输入与传播,培养公民良好的防疫习惯,营造社会宽松的发展环境。
7.积极倡导全民健身运动,延长公共体育场所和运动设施的开放时间。适时开放学校、机关单位运动场所,充分利用公共闲置资源,为市民提供便利的健身条件和环境。
8.实施村干部“暖心暖胃”工程,改善村干部生活条件,稳定村干部队伍,促进村干部有更充足的时间安心工作。
9.加强公厕管理。适当增加景区、公园、集镇的公共卫生间建设,建章立制,明确公厕主体责任和开放时间,方便群众使用。
10.加强对餐饮从业人员、公共服务人员的日常教育培训和监管,使其养成戴口罩、戴手套、讲卫生的个人习惯和饮食服务良好习惯,着力改善餐饮服务行业卫生状况差的现状。
五、城市建设管理方面(7条)
1.持续抓好城区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等综合整治。加大城区环境卫生巡查,及时清运已满垃圾箱垃圾,定期更新垃圾清运设施设备,加大渣土车管理,严防砂石、土块随意散落。交警要加强行人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及时劝导提示路边违停车辆,切实抓好上下班及学生放学等高峰期交通秩序疏导,做到文明执法,不断提升交警执法服务满意度。
2.提高物业管理水平。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物业公司的监督管理,提高行业整体素质,树立专业化、规范化、人性化的物业管理理念,加强房地产开发商和物业公司的衔接,同时强化业主对物业管理的正确性和客观性认识。
3.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强建设监管,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施工,完善小区配套设施,出台加装电梯优惠政策,依法拆除乱占乱建,着力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4.在北环与金风山上山交叉路口设立人行天桥或红绿灯,在其他小交叉路口设立明显标识,保障行人和游客安全。
5.实施中心城区环城绿色屏障修复工程,进一步推进“四大门户区”改造提升。
6.政府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充分利用现有的改造成果,进一步盘活团结路、莲湖路步行街商业经营,推进专业市场建设,促进商贸繁荣。
7.进一步优化农贸综合市场布局,建议在城乡结合部或丹南片区筹建大型农贸综合市场集散地,缓解东新路蔬菜水果批发市场承接乏力、交通拥堵、大型运输车辆出入不便、供需运输不畅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