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民进商州总支:推动生态“好颜值”转化为经济“高价值”
  • 来源:转载商州区政府网站
  • 作者:
  • 2024年02月22日
  • 审核:
  • 收藏
浏览字号:

民进商州总支:推动生态“好颜值”转化为经济“高价值”

近年来,商州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元化路径,有效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颜值”协同并进。

创新河湖管理制度和青山守护制度,推动碧水提质、绿林添彩。

进一步健全区镇村三级河长制度,将河长制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明确河长管水体管河道管堤岸、治违建治乱排治侵占、保河畅保水清保岸绿的“三管三治三保”职责。运用数字化信息平台,在线收集村民对河湖治理方面的意见建议,基层河长同步解疑释惑并反馈处理结果,构建“反映—评议—解决—销号”的良性工作机制。探索“林长制+”模式,针对森林执法领域的非法占用林地、采伐林木、猎捕野生动物等破坏森林资源的问题,积极推进林长制与司法融合,继续巩固好“林长+法院院长、林长+检察长、林长+警长”工作机制,形成司法监督与行政执法同向发力的林业生态保护格局。

开展生态资源摸底、确权、评估,全面推动生态价值核算。

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三维建模等技术手段,地毯式摸底统计生态资源数据,梳理出全区有经营价值的林地资源,形成辖区内风景名胜区、野生动植物资源基础性调查报告及统计资料。对森林、水域、自然保护地等权属争议较小的登记单元开展登记确权工作,逐步扩展到林地经营权、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等领域,规范权利人认定、所有权争议调查处理标准,让各权属资源实现高效“上户口”。以国家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规范为基准,创新借鉴国内外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框架、内容及指标体系,科学核算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使决策者清楚了解本地生态资源和生态系统的生产状况、空间分布,为“绿水青山”贴上价值标签,成为担保抵押、市场交易的基础。

创新生态资源要素供给,促进生态价值转化。

以商洛学院的师资和技术力量为依托,推动“博士进驻”企业工作,使技术力量与产值转化无缝衔接。建立科技人才库,让技术、人才和资金对接省时高效。支持有条件的单位企业选送科研人员到西安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在职深造,培养新型“学徒”。创新探索农村宅基地依法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政策支撑机制、联合审批机制,让“沉睡”的宅基地“流动”起来。创新景观与生态资源市场化运营模式,探索建立支持生态资源转化的绿色信贷融资担保机制、绿色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绿色贷款贴息制度等,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产业发展,助推生态资源价值转化。

坚持“三产”协同发展思路,推进生态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强化农业产品建设,推进农业品牌创建,鼓励扶持经营主体积极注册商标,申报认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培育打造一批生态农产品知名品牌。加快绿色转型发展,推进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着力建设一批环保绿色建材产业,逐步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大力发展生态文旅,培育“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康养”“旅游+赛事”新业态,构建覆盖“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消费环节的公共服务体系。开发旅游精品景区、旅游精品线路、精品旅游带及生态休闲产品,打造全域化、国际化度假休闲新业态。利用生态旅游发展促进商州革命老区发展,以“绿色”促“红色”,用“红色”带“绿色”,不断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真正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