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于视察我区现代农业发展工作的报告
  • 来源:
  • 作者:
  • 2013年10月09日
  • 审核:
  • 收藏
浏览字号:
    发展现代农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政协商州区十三届二次全会上,一些委员以提案的形式,就加快我区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为了全面了解我区现代农业发展基本现状,进一步助推我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2013年9月11日,区政协副主席赵仲丽带领部分委员,先后深入陕西(大荆)现代农业园区、板桥严村鑫阳食用菌基地、陕西佳骞现代农业园区、商州绿缘生态农业休闲园、金陵寺竹沁园设施蔬菜基地,通过听取汇报、现场查看、座谈交流等形式,对我区现代农业发展工作进行带案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商州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紧紧围绕“果、畜、菜、药”四大农业主导产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全区设施蔬菜基地累计达到24个,面积12285亩;流转土地4.2万亩,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4个,其中省级农业示范园区2个,市级农业示范园区4个,区级农业示范园区8个;畜牧养殖基地累计达到27个,发展畜禽规模养殖场136个;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累计达到12家;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42个。2013年上半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45元,同比增长15.5%。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领导重视,措施有力
    区政府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级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商州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实了工作责任和保障措施,形成了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包抓、部门具体负责的园区建设包抓机制。区考核办将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纳入部门和镇办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区委、区政府两办督查室将其作为重点督查事项,定期督查督办;各成员单位严格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积极配合,形成合力,确保了我区现代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政策扶持,规划科学
    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畜牧产业发展的决定》、《商州区土地流转实施办法及细则》,制定了《商州区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办法(试行)》。对产业基地大户、园区建设龙头等投资企业和个人给予不同程度扶持资金和奖励,并在项目争取、贷款融资、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吸引了一批有实力的投资商。同时对产业基地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予以配套建设,有效激发了企业参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积极性。在规划制定过程中,既考虑全区产业发展需求,又充分尊重当地农业发展实际,坚持科学定位。按照高起点规划、渐进式发展的思路,把现代农业发展与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结合,做到规划一次到位,分期连续实施,各类配套同步,实现共赢发展。
(三)园区引领,转型发展
   依托我区资源、生态、地域优势,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采取外出考察、招商引资、加强合作、优化服务等措施,先后建成被誉为“陕南第一园”的陕西(大荆)现代农业示范园、已通过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命名的商州区佳骞循环农业示范园、被省农业厅评为休闲农业示范点的商州绿缘生态农业示范园等一批特色鲜明、科技要素聚集、示范带动效果明显的现代农业园区,有效推进了我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四)基地带动,农民增收
    为加快推进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全区上下积极推广“畜—沼—菜”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已建成大荆秦土地、金陵寺竹沁园、夜村杨塬等设施蔬菜基地,牧护关、蟒龙峪、板桥鑫阳等一批食用菌基地和天泰微生态养猪、冯湘虫子鸡蛋等特色养殖场。全区已发展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企业12家,上半年,共实现销售收入5.55亿元,利税2632万元,带动农户4.08万户,户均增收5114元。生产基地种植面积18.1万亩,畜禽饲养量达356.66万头(只),直接带动农户38811户,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五)创新机制,效果明显
    一是创新现代农业投入机制。坚持以业主(企业)自建为主体,以项目资金投入为引导,合力推进园区建设;二是创新园区支持机制。积极探索和尝试由龙头企业与合作经济组织签订农产品生产订单,由合作经济组织负责生产销售的合作机制,确保每个产业都有一个龙头企业带动。初步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企业引领、合作共建、联动发展”的园区运行新路子;三是创新市场流通机制。积极引导流通企业、超市、酒店、学校与产业基地直接对接,降低种植、运输、营销等费用,提高产业经济效益;四是创新土地流转模式。结合我区实际,加大宣传引导,通过采取转包、出租、置换、转让、入股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流转,为加快农业规模经营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问题
    我区是一个农业大区,随着近几年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产业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我区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当前现代农业发展的标准和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示范效应不强。我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正处在起步阶段,品牌效应不高,特色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经营管理粗放,优势不够明显,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缺乏规模示范效应。
    二是土地流转困难。现代农业基地、园区、龙头企业建设等要求土地面积较大,但我区为土石山区,人均耕地少,土地流转费也呈现逐年剧增之势,少数农户思想转变难,租赁大面积土地比较困难,影响了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是融资渠道不畅。企业在园区投入中,前期投资大,产业链长,回报慢,政府补贴有限;在融资方面,农业产业贷款门槛较高,担保程序复杂,资金不足是制约农业产业化做大做强的重要“瓶颈”。
    四是产业收入不稳。近年来,由于农产品市场价格反复波动,处于农业产业初级生产的农业企业受市场价格的影响,缺乏应对市场风险机制,经营容易发生困难。加之我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无形增加了企业投资成本,影响产业收入。
    五是技术人才缺乏。科技人才是现代农业的有力支撑。据调查,截至2012年底,全区农业事业单位共有职工37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3人,占52%。专业人员中45岁以上的84人,占43.5%;镇办农技综合服务站共有261人,其中农业技术人员119人,只占总人数的55.09%,大大低于农业行业专业人员达到80%以上的标准,农业技术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缺少年轻高学历农业专业技术人员、非专业人员进入农技推广岗位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区现代农业的长足发展。
三、几点建议
    通过视察,在立足区情实际,认真分析我区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转变观念、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武装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科学化、商品化、集约化、产业化。一要加快转变小打小闹的生产观念,切实增强规模经营意识和开放合作意识,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经济能人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层次;二要坚持把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促进农业良性循环发展,促使农业资源最大限度地得以利用;三要围绕市政府提出的“一体两翼”发展思路和我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商州特色且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农业园区和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基地和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四要抓好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注重运用现代科技促进农产品加工向精深发展,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增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后劲和活力,着力解决产业收入不稳的问题。
  (二)提升品质、着力打造我区农业产业品牌。农业品牌化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农产品品种、质量、安全、功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围绕高效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我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绿色蔬菜基地、食用菌袋料栽培、畜牧规模养殖等,做大做强以秦土地、佳骞、竹沁园为代表的农业龙头企业,按照整合资源、避免雷同、强化保护的思路,打造一批以黑龙口豆制品加工、冯湘虫子鸡蛋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品牌,加快建设以聚丰冷链物流、佳骞蔬菜物流等为代表的农业加工企业,拓宽发展空间,提升我区农业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份额。
  (三)因地制宜、继续加大土地流转工作力度。在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不变、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积极宣传土地流转政策,适当提高土地流转费用补助标准,用激励政策推动土地流转工作。特别是在我区大荆、腰市等镇尝试建立土地流转市场,采取股份合作、出租、转让等形式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同时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承包坡塬地和山林、沟域,大力发展沟域经济,促进我区现代农业发展。
  (四)加强协调、着力解决涉农企业融资难问题。要进一步加大一系列强农、惠农、支农政策的贯彻力度,整合各类财政支农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综合运用税收、贴息、担保等经济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建设;结合大学生创业贷款、小额信贷等政策措施,全方位、宽领域拓展融资渠道,并不断完善农业生产保险制度,有效减轻农业风险,促进和改善现代农业发展大环境;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和信用担保机制,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五)创新机制、强化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农业人才队伍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结合我区实际,注重从现有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培养人才,尝试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和引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实用人才,不断充实基层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从根本上解决我区现代农业科技人才匮乏的现实问题;加大对引进服务基层的农业科技人才奖励经费资助和项目经费资助,用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要创新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方式方法,加强现代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增收致富本领,采取集中办班、现场示范、科技下乡、入户指导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一线”农民和新生代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我区现代农业长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赵仲丽  赵刚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