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视察我区城乡清洁工程实施情况的报告
(2015年7月22日区政协第十八次常委会讨论通过)
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是区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确定的重点提案,也是我区自去年以来启动实施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为了全面了解我区城乡清洁工程一期成果巩固和二期启动实施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进这一民生工程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7月10日,区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分两组分别深入到杨峪河、金陵寺、刘湾、腰市、大荆、板桥6个镇办16个视察点,通过前期调查、随机抽样、走访察看、查阅资料、汇报座谈等方式,对我区城乡清洁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带案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成效和特点
我区自去年4月份和12月份启动实施城乡清洁一期和二期工程以来,共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为18个镇(办)、283个村(社区)购置32辆垃圾清运车、684个钩臂式垃圾箱、806辆人力三轮车、13.6万个手提式垃圾桶,配置800多个清洁人员,实现了城乡清洁工程全覆盖,惠及群众41万余人。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整治效果,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领导重视,机制健全
高规格成立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同时印发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原则等。研究制定了城乡清洁工程检查考核制度及细则、镇村督查巡查制度、环境卫生保洁办法、清洁员职责及管理制度等10余项制度,进一步明确责任,规范管理。组建了商州区城乡环境卫生治理督查大队,加强对各镇办清洁工程的督促检查、考核评比工作。区委、区政府把城乡清洁工程纳入各镇办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各镇办也相应成立了专门组织机构,层层落实责任,为城乡清洁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
(二)集中整治,成效显著
全区城乡清洁工程实施以来,各镇办立即行动,多次组织人力、机械对辖区多年的积存垃圾进行全面清理。集中整治期间,累计出动清理整治和联合执法人员5000余人次,动用挖掘机、清洁车等机具500余台(次),清理垃圾30000余方,使城乡环境面貌得到极大改善。区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利用陕西日报、华商论坛、商洛日报等媒体全方位展开宣传的同时,在商州电视台及区政府网站开设“城乡清洁工程”专栏,及时报道工作动态,并制作发放光碟1200余张。各镇办在集中整治期间,共组装宣传车23辆,巡回宣传430余次,悬挂横幅200余条、张贴宣传喷绘80余处、制作大型清洁工程广告牌60余处,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热情,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观,整治效果显著。
(三)抓点示范,开局良好
区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将沙河子镇王山底村、牧护关镇原梁坪村作为示范点,从宣传动员、制度建设、常态管理等方面加强对两个村的督查指导,同时组织各镇办到示范点学习观摩。通过抓点示范、总结经验,结合工作开展情况,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城乡清洁工程工作进度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清洁工程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狠抓任务落实的通知》、《关于落实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指示精神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加强对具体工作的规范管理和指导,实现了城乡清洁工程的良好开局。
(四)强化督查,有序推进。
为了使城乡清洁工程工作深入持久开展,区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大调研力度,积极学习借鉴外地和兄弟县区先进管理经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镇村督查巡查责任。定期、不定期对各镇办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办法,对及时发现的问题留取影像资料,限期整改,限期回复,对未按要求整改到位的予以曝光和通报。工程启动实施以来,共下发督办通知260余份,督查整改问题800余件。同时,区委、区政府还扎实开展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和强化督查,我区2014年度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目前在资金、设施、人员、制度等保障下,各项工作正在扎实有序推进。
二、问题和困难
1、宣传引导不深入。城乡清洁工程实施以来,尽管各镇办、单位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动员,认真实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广大群众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卫生习惯难以在短期内改变,环境卫生意识比较淡薄,加之宣传方式单一,措施不到位,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足,有一抓就紧,一放就松现象。
2、镇办进展不平衡。由于各镇办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不一,导致镇办之间、村(社区)之间整治效果差距较大,工作进展极不平衡。部分镇办在实施过程中缺乏长远规划,存在垃圾箱选址不科学、放置不规范,垃圾清运不及时,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不高,管理粗放等问题。二期启动实施的一些镇办工作主动性、针对性不强,“上热下凉”现象突出。个别镇办等靠要思想严重,工作开展迟缓,存在配置设备闲置、未发放到位现象,直接影响到城乡清洁工程的实施效果。
3、工作监管不到位。清洁工程实施以来,大部分镇办垃圾管理都存在盲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一些死角死面存在垃圾无人管的现象。由于管理存在漏洞,一些配备的设施损坏严重,部分镇办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不能及时整改,环境卫生状况有所反弹。加之保洁员队伍管理不规范,一些保洁员责任心不强,工作拖沓,导致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
4、长效机制不健全。我区城乡清洁工程管理的长效机制尚未真正全面建立健全,全区上下齐抓共管局面未形成常态化。各镇办没有明确专职管理人员和督查巡查队伍,督促检查相对滞后,长效机制执行不力,监管未起到震慑作用,导致治理效果不明显,部分区域脏、乱、差现象没有彻底解决。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卫生意识
一是持续深入开展实施城乡清洁工程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城乡群众对实施这一民生工程重要性、长期性、战略性的认识。注重宣传的针对性和引导性,重点抓好村组一级干部群众的发动工作,充分利用宣传单、横幅标语以及召开群众会、党员会等形式开展全民宣传活动,强化乡规民约约束力,使广大群众以主人翁姿态自觉自愿参与。二是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利用报刊、电视、网络、户外多媒体等多层次、全方位报道工作动态,宣传典型,推广经验,尝试设立环境卫生投诉平台、曝光台,监督鞭策后进,大力营造人人关心、个个参与城乡清洁工程的浓厚氛围。三是通过在群众和中小学生中开展各类主题创作和主体教育课等活动,引导群众“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养成爱卫生、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习惯。
(二)做好统筹协调,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城乡清洁工程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和民心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广泛参与。一是各镇办、村(社区)、组及区直各部门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牢固树立长期持久治理的理念,长远规划、科学谋划、高点定位。要严格按照区城乡清洁工程《实施方案》确定的责任分工,进一步强化认识、落实责任,要充分整合市容、环保、农业、城建、水利、交通、卫生、国土等部门的力量,统筹协调,合力推进,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彻底解决工作标准低,进度不平衡、监管不到位,整治不彻底的问题,推进环境治理向纵深发展。二是区市容、环保、水务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工程启动实施较慢镇办的规划指导,加强对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等选址设计和建设的技术支持,加快建设进度,真正解决“垃圾向何处去”的问题。可根据工作实际,对工作量较大的镇办增设垃圾的收集、运输设施,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实行集中整治与常态化管理相结合,建议每年开展1-2次集中整治活动,通过集中整治,消除积存垃圾和卫生死角,不断巩固城乡清洁工程成果。四是完善农村垃圾收运网络,将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等闲置设备纳入城乡清洁工程办公室统一调配,城乡结合、合理利用,减少浪费,整体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
(三)积极探索创新,提高卫生管理水平
一是积极探索城乡环境卫生管理资金筹措新路子,在积极争取省、市专项资金支持的同时,将农村环境卫生连片整治等项目与城乡清洁工程实行项目整合,资金捆绑,相关部门在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等项目建设中向清洁工程予以资金倾斜。同时加快建立城乡生活垃圾清洁、收集、运输和处理收费制度,缓解政府财政压力,确保城乡清洁工程实施的资金保障。二是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公开招标的办法,由专业的保洁队伍和公司具体实施,政府进行考核,择优托管,破解管理难题。三是引入垃圾循环利用理念,倡导城乡居民从自身和家庭做起,做好垃圾分类、回收和集中处理,通过借鉴外地先进经验进行回收循环利用,让垃圾变废为宝,试点“养殖—沼气—种植”循环农业等项目,逐步进行推广,达到农户无公害产业发展与城乡环境良性互动,促进低碳城乡建设。
(四)强化督导检查,促进长效机制建立
要保证“清洁工程”实施取得实效,必须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一要建立考核督查机制。区考核办要加大城乡清洁工程考核分值,并向社会公布考核结果,区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环境卫生治理督查大队要做好定期、不定期检查评比工作,将平时检查与年终考核有机结合,通过在新闻媒体设立曝光台等方式,实行镇办、部门、村、组、户责任追究,倒逼整改。二要分级建立检查激励机制。实行定期评比、以奖代补、奖惩与实绩挂钩制度,对思想认识不到位、推诿拖拉、措施不力、效果不好,影响大局的镇办、单位及相关领导,坚决实行问责,真正形成镇办受考核、部门有责任、干好有奖励、落后有压力的局面。三要建立运行经费保障机制。区财政要将部门及镇办清洁工程运行经费分别列入预算,确保镇办、村(社区)日常垃圾清理和设施维护、维修管理费用。四要积极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不断探索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管理的长效机制,修订完善城乡清洁工程实施方案、督查巡查制度、考核办法、设施设备管护维修管理办法,清洁员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切实形成有人管事、事有人管的工作格局,促进城乡清洁工程管理步入科学化、规范化、长效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