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市委、政府《关于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决定》,加快推进我区美丽乡村建设步伐,9月23日,区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带领部分区政协委员,对全区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视察组实地查看了江山片区、沙河子镇王山底村和夜村镇何家塬村重点项目建设,听取了情况介绍,并召开了座谈会。在听取全区美丽乡村建设情况汇报后,委员们进行了议政建言。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做法与成效
我区根据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关于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决定》精神,按照“环境美、经济强、民风好”的要求,以繁荣农村、提升农业、富裕农民为目标,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主线,以改善人居环境、壮大特色产业、弘扬文明新风为重点,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支撑,创新举措,狠抓落实,梯度推进全区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目前,全区8个秦岭美丽乡村创建工作进展顺利,创建村的生态环境、村容村貌、基础设施、旅游服务、特色产业等都得到了较大地改善和提升。红升村和梁坪村于去年3月被市政府命名为秦岭美丽乡村。下赵塬村和蟒龙峪村正在上报评审中,王山底村、何家塬村、三星村和江山片区村被列入秦岭美丽乡村创建示范点,正在建设之中。经过一年来的努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政府主导机制健全。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启动实施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整体谋划、综合协调、统筹推进和督促检查等工作。同时落实了区级领导包抓、部门包扶的工作责任制,实行区、镇、村三级联动,部门协作配合的工作推进机制。今年5月区上又专门成立了区、镇、村三级江山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分别由三级书记亲自挂帅,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分工协作,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区上四套班子和分管领导多次深入所包村,听取创建工作汇报,现场督促建设进度,现场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通过定期督促检查、开展美丽乡村创建观摩活动和现场推进会等措施,夯实了镇办、村和相关部门承担的项目建设任务,形成了区级主要领导包抓和分管领导牵头挂帅、部门包抓、镇村负责的创建工作机制,有力促进了全区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快速有序推进。
(二)重点建设成效显著。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计划和要求,何家塬村、王山底村、江山片区三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在推进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示范点开展“四清”(清垃圾、清污水、清路障、清杂物)、“四改”(改房、改圈、改厕、改水)、村庄绿化、道路硬化、亮化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活动。截至9月底,累计完成投资8270余万元。修建道路12公里;河堤治理4.5公里,修建拦河坝24处;修建景观桥7个,修建停车场7个,栽植各类绿化树木15万余株;改造民房238户,修建环保公厕8座。江山片区美丽乡村虽然起步晚,但在短短三个月就完成了建设规划,启动实施了民居改造、千亩花田景观营造、形象展示区、道路建设和水域治理等5个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已完成投资6800余万元,项目建设正在按规划顺利实施,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三)乡村旅游发展加快。全面启动了王山底、闵家河乡村旅馆建设。目前,2个村家庭旅馆旅游接待能力已达到200余人。今年在示范村新建农家乐12户,培育旅游公司3家,开发包装特色农产品10余种。目前,农产品包装设计工作已全面完成,计划于10月份投放市场。区创建办先后启动了农家菜开发和农家乐餐饮技术培训,积极引导农家乐接待户提高接待能力,提升菜品和服务质量。三星村、闵家河村和何家塬村陆续成为西安和商洛中心城市旅游的乡村旅游热点目的地。截至9月底,全区乡村旅游已累计接待游客16.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15万元。
(四)部门联动彰显合力。创建过程中,区政府安排财政专项资金1800余万元,并组织部门和中省项目捆绑资金1600余万元。各部门也将项目向创建村倾斜,自觉投身美丽乡村建设之中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积极实施所承担的项目工程。在王山底村,区农业局帮助建起百亩良种葡萄采摘园,区林业局送去了金丝柳等绿化苗木,区扶贫局指导建起了樱桃采摘园,区交通局建起了跨河大桥,区财政局建成了通组水泥道路;在何家塬村,区林业局提供了金丝柳等绿化苗木,区扶贫局指导村上建起了樱桃采摘园,区环保局建起了垃圾处理场和垃圾处理站,区财政局解决建设资金200万元,夜村镇筹资5万元支持建设;在江山片区,区农业局、林业局、水务局、交通局、市容局都在竭尽全力有效推进所承担的项目工程,截至目前,各创建村所承担的创建工作硬件工程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
二、困难和问题
一是标准不高规划滞后。现有的村庄规划理念不够新颖、标准不高,文化符号缺乏特色。示范村的建设规划未能与当地的生态、环境、文化、产业等相结合,编制规划形式比较单一,在挖掘村庄自然风貌、历史人文和特色产业上还有待深化,没有突出鲜明特色的村庄文化。绿化、美化、亮化不配套。农户房屋是统一的建筑模式,存在“千村一面”现象。建设主要采用简单的立面包装,甚至出现门窗室外包套这种多此一举现象。基础设施大多没有同步建设、及时配套,特别是绿化、美化、亮化、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推进还没完全到位。
二是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从目前情况来看,农民群众参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未充分调动起来。部分示范村群众认为创建是政府的事,因此消极应付,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全靠政府投资,甚至庭院、宅旁绿化、房屋改造也要等政府投入,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很好的发挥,存在着“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少数镇办、镇村干部思想认识不足,存在着畏难情绪和“等、靠、要”的思想,工作主动性不强,没有长远发展的思想,美丽乡村建设处在政府包办的起步阶段。
三是建设资金短缺。虽然采取了项目整合资金捆绑等措施,但现有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秦岭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主要是群众没有投入的积极性,致使建设资金短缺。一些示范村负债建设,个别村甚至是债台高筑。由于各包扶部门自身条件差别较大,因此扶持的力度也很难平衡,致使一些规划的项目无法实施,影响了创建工作的进度和整体效果。
四是产业发展仍是短板。当前,美丽乡村建设还处在基础设施、景点打造等层面。如何让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开发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农家乐集群,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等仍然是块短板。休闲、体验项目的开发滞后,不能满足乡村游六要素需求。村容村貌风格同质化,农家乐饭菜雷同,造成游客数量少,群众收益低。各示范村在挖掘文化内涵方面做得还不深、不细,缺乏地域特色民俗文化及游客互动项目。旅游产品开发还是空白状态。
五是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部分镇村把建设当作一项阶段性的工作任务,重建设轻管理,没有建立和健全长效管理机制。重建轻管现象比较普遍,由于缺乏管理和监督,致使已建成的部分基础设施、公共设施运转不经常,保洁员作用发挥不够。农家乐普遍存在基础设施不配套,餐饮服务不符合规范要求,服务水平较低等。
三、几点建议
(一)美字当头突出特色。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理念要新、起点要高的原则,凸显“美”字这一主题,突出生态美、环境美和生活美内涵。一是要凸显个性设计。要结合村落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村民需求等,对村庄进行分类设计,体现差异化、个性化,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展现室内五星级,室外五千年村落文化符号。二是要突出产业支撑。把环境改善与资源开发相结合,做大、做强、做优山地特色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创业增收。三是要稳步推进。从农民群众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卫生整治和村庄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入手,实事求是地制订实施计划,并逐步引导农民建房向规划居住点集中。
(二)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美丽乡村说到底要靠农民投入,要靠农民建设,要靠农民经营。因此,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和投入。要通过组织农民去外地参观学习等形式,开展入心入脑的宣传发动工作,深化农民建设、经营和管理美丽乡村的认识。努力提高群众的整体素质,努力使农民从“要我美丽”向“我要美丽”转变,不断增强村庄规划意识和保洁意识。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人的塑造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要积极挖掘培育乡村文化,不断提高村民的文化意识、审美意识。改变广大群众的不良习俗,养成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让广大群众更直接、更生动地感受到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和带来的实惠,从而更自觉、更主动地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
(三)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一是注重政府投入引导。对国家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农民创业等各项涉农项目资金,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保证资金统一、有序、集中使用,真正实现做一个成一个。尽快出台创建美丽乡村以奖代补配套政策,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切实加大对建设工作的投入。二是注重发挥部门帮扶作用。深入开展机关结对帮促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各联系点部门要积极参与示范村的建设工作,全力提供物质帮助和智力支持。三是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动员村民自筹资金,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家乡建设。四是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坚持市场运作,建立多方筹资,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引导企业等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示范村的建设,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四)打造特色产业促农增收。一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乡村游六大要素,立足示范村实际,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创业增收,提升美丽乡村活力。二是发展休闲产业项目。注重观光、采摘、餐饮、住宿、娱乐等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乡村游的规模、档次和效益,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格局。三是发展传统农业,保持传统农耕文明的风貌韵味。要在保留乡村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行环境美化,避免大拆大建。推进传统农业发展,能留得住乡愁,吸引住游客。
(五)建管并重注重实效。美丽乡村建设要将创建与管理维护紧密结合。一方面要按照“六化一配套”的标准完成建设任务。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管理和维护,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卫生管理维护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建设成果。一是尽快出台村保洁员的管理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二是适时出台村保洁员经费的保障办法。按照区财政拨一点,镇财政拿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办法筹集保洁员工资,确保队伍的稳定。三是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门内达标”责任书,对乱倒垃圾、违反有关规定者给予警告或经济处罚。加大监管和处理力度,建立环境卫生巡查和评比制度,加强工作督查和通报并严格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