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区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全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更好地为区委、区政府产业精准扶贫提供决策依据,按照区政协2018年协商计划安排,9月27日至29日,区政协副主席杨忠厚带领部分政协委员、经营业主和相关专家,先后深入杨斜等8个镇的食用菌种植企业和大荆等7个食用菌种植基地,对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实际调研。本次调研采取实地查看、听取汇报、查阅档案资料、召开协商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并分片区在杨斜、大荆、夜村三镇召开了交流座谈会,组织政协委员与62家经营业主、14个镇的党政负责人及技术专家面对面交流座谈,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意见。29日召开了专题协商议政座谈会,委员们围绕存在问题,积极建言献策,提出意见建议28条。现将实际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与特点
(一)政策引导,快速推进。为了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区委、区政府及时出台《商州区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指导意见(试行)》和种植基地建设《工作方案》,成立以区委书记任组长的产业领导小组,明确由七名区级领导具体负责,实行人财物技“四到位”的办法,强力推进产业发展。据统计,截止9月底,全区发展食用菌4558亩,约7000万袋,年产菇约5.95万吨,产值可达2.8亿元左右。建立产业合作社68家,其中10万袋以上规模65家,总体发展态势良好。
(二)高点起步,形成规模。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因地制宜,合理规划,高点起步,着力推进食用菌产业工厂化、规模化建设。一次性确定在杨斜、牧护关、腰市、夜村等七个镇,分别建设300亩以上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实行区级领导包抓,具体负责解决基地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目前,七个食用菌种植基地均建成了原料加工、拌料、制袋、灭菌、接种、养菌、出菇储藏为一体的流水线厂房设备8处,特别是腰市、夜村两镇建成了高标准现代化生产基地,10月上旬已正式投产,这为我区食用菌产业发展实现工厂化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三)产销两旺,多元经营。一是公司(合作社)牵头联系客商上门收购。鲜香菇以每斤5至7元的价格,分别销往河南、西安、渭南、北京等地。北宽坪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已将食用菌菌袋以每袋4.5元的价格销往韩国。二是农超对接销售。先后在西安、南京等地建立销售门店。其中伟华农业种植场在西部欣桥农产品物流中心建立直销店,并与38家超市和西安秦南、西安恒绿、西安泰丰等公司签订长期供货合同,日销售香菇过万斤。三是建立网上销售平台。个别经营业主在淘宝网、手机微信网上商店、“一亩田”网站等平台发布供求信息,通过电子商务、搭建营销平台,有效拓宽了菌类产品的销售渠道,基本解决了销售难问题。
(四)产业带动,成效明显。2017年全区48家企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839亩,与16个镇办9个村的7396户贫困户签订认领协议,发展食用菌3401万袋,2017年底兑付分红资金1292万余元,贫困户户均增收1750元。2018年新增企业14家,流转土地1718亩,与11个镇办81个村的5818户贫困户签订认领协议,发展食用菌2467万袋。至目前,全区食用菌产业累计带动贫困户13117户,年度户均分红达2000元以上,为贫困户稳定增收奠定了基础。
(五)政府支持,力度加大。为切实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区上及时制定出台食用菌产业扶持政策,对食用菌企业按照贫困户认领每袋2.5元标准予以补助;在土地流转方面每亩补助500元;对食用菌自主经营户每户补助1万元。同时,为加快7个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建设,为每个基地拨付建设配套资金300万元,工作经费30万元,有效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基地建设上亿元。总之,2017年至2018年,区食用菌产业办公室兑付各类资金总计约1.21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贫困户怕担风险,认贷认领动力不足。调研中发现,绝大多数镇办贫困户思想认识不到位,加之,缺技术、缺资金、缺担保,在食用菌产业认贷认领认劳方面积极性不高。贫困户普遍存在入股认领靠政府补贴,主动融入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不高,基本没有自筹资金入股参股,贫困户与经营业主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存在“两张皮”现象。
(二)发展不平衡,示范效应不佳。全区七个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多数建设进度缓慢,没有达到区上计划要求。从全区来看,有重“点”轻“面”现象,“点上示范、面上开花”的良好局面尚未形成。特别是闫村、黑山等一些镇办食用菌产业发展滞后,辖区内无生产企业、无大户,贫困户存在到其它基地认领分红的依靠思想,贫困户认领率不足50%。还有部分已签订三方带动协议的食用菌生产企业,存在实际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如,黑山天铖、北宽坪隆圣两家企业带动协议签订后,至今没有投入生产。
(三)产业链条短,经营风险潜在。我区食用菌产业化程度不高,从事加工、储运、保鲜的龙头企业偏少,产品缺乏精深加工及包装,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依然存在。由于食用菌产品营销机制不健全,其价格受市场影响波动大,加之生产成本上升、原料紧缺、融资难等,直接给食用菌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压力和风险。
(四)行业组织化程度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一方面,全区除七个种植基地外,其他大部分经营业主(合作社)基本上是自行选址、自行建设,基地建设标准低,基础环境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各个企业在生产、经营、销售等方面,缺乏统一组织和监管,存在盲目研发菌种及购种、分散销售,菌袋成活率不高等问题。另一方面,原有的食用菌产业协会组织松散,与产业连接不紧密,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不到位;行业自律、信息共享、技术指导、市场应对、产品定向等有效机制尚未形成。
(五)综合利用不够,废旧袋处理不及时。我区食用菌产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挑战。绝大多数食用菌企业,不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将大量的废弃菌袋随意堆放,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还会造成霉菌及病媒生物滋生、环境污染、土壤板结、水质恶化,严重时可直接影响辖区生态环境和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
三、意见与建议
(一)重视“扶志扶智”,增强贫困户内生动力。食用菌既是短平快产业,又是脱贫致富主导产业,要使该产业在广大贫困户中落地生根见效,需要切实增强群众主动参与的意识。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在外青年或大学生返乡创业,发展食用菌产业,带领群众致富。充分运用基地带动、产业带动、大户带动、能人带动和现身说法等一系列办法,激发贫困户主动参与,自主发展,自我增收,稳定脱贫,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逐步根除贫困户“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陋习。
(二)坚定信心决心,强力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脱贫攻坚产业带动是关键,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一要围绕“点上示范、面上开花”的总体要求,对已制定出台的扶持政策,要不折不扣、坚决落实。对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深入实地面对面研究解决。二要在动员引导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上下功夫。既要抓好点上七个种植基地示范作用,又不能忽视面上经营发展,更要动员引导贫困户自主发展,使贫困户实实在在的增加收入,解决好贫困户认领期限后的稳定增收问题。三要统筹发展,推行企业“集约化菌袋生产+分散式出菇管理”模式,采取“工厂化菌包专业化生产+农户分散出菇管理”的方式组织生产,实行“七统一分”模式(统一原料采购、统一研发菌种、统一菌包制作、统一接种要求、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产品回收、农户分散出菇管理)通过企业带动、大户带动、能人带动、镇村干部带动及联户发展的办法,推动贫困户融入产业,发展产业,靠产业增收,这样才能做大做强,提升效益。
(三)拓展融资渠道,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要积极鼓励和指导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在重视招商引资的同时,还要充分创造融资平台,尽快督办融资担保公司开展业务,解决食用菌业主担保贷款难实际困难,引导群众多方筹集资金。要统筹调合,整合、用好扶贫资金,激活社会资本,以七个种植基地建设为重点,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周密的发展计划和产业脱贫任务。引导各食用菌经营主体要按照三方带动协议合同中的带动规模快速推进,完成菌袋生产,实现生产达效;要加强扶贫资金的监管,强化企业诚信责任,社会责任,风险责任,对套取扶贫资金隐患发生,严加防范。
(四)强化产业监管服务,提高行业组织化程度。我区食用菌产业发展已步入“工厂化、科技化、规模化”的轨道,提高行业组织化程度势在必行。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调研、协调沟通,建立完善食用菌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代表、行业服务、行业协调、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对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管理、指导和帮助,推进食用菌产业有序发展。着力在行业自律、信息共享、市场应对和产品定价方面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协会在企业、菇农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逐步形成“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四位一体”的食用菌产业化经营体系。
(五)超前谋划,科学处置废弃菌袋。食用菌生产最终产生的废弃菌袋,不正确处理,随意堆放,就是垃圾,就会产生污染和危害;如若科学处理、合理利用,就是有效资源。区农业部门要尽快搭建食用菌生产资料、设备、产品交易和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包装策划项目,广泛吸引各类资本投资开发以食用菌产业强化食品、保健品、化妆品、药品研发,利用残次菇下脚料加工休闲食品、调料品、汤包,利用出菇后的残渣制作饲料、有机肥等,提升附加值。建设专业市场,发展电商销售平台。研究解决食用菌废弃菌袋的面源污染问题,制定出台食用菌废弃菌袋回收利用补贴政策,尽快启动牧护关废旧袋和麻街有机肥厂扩产增效作用,在全区范围内科学合理布局,大力支持企业利用废料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等其它新产品、以达到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效果。